茂名市茂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解读
政策原文:茂名市茂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茂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也是茂名努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新增长极的重要时期。茂南区委、区政府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广东省与茂名市的科技创新贡献茂南力量与茂南智慧。本《规划》是茂南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有关单位从2020年11月开始对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问题开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制定出台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茂南区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省及茂名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出现新的变化。《规划》结合茂南区实际,融入全省战略目标,全面把握省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密围绕主要制造业、数字经济、社会民生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科技创新六大举措。 三、《规划》提出茂南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一)总体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茂南区科技创新环境更趋完善,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创新平台、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加,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开展,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茂名市科技创新示范区。 (二)具体目标 一是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承担省级科技创新项目达到30项以上,省级及以上科技奖达到2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及技术交易额达到4000万元以上,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二是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年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至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0%以上。 三是科技创新载体量质齐升。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载体。至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0%以上。 四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至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9%以上。 四、“十四五”时期茂南区科技创新有哪些重点任务部署? 《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根据各类创新主体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科学布局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创新突破,推进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整合科技开发、产业孵化、工程应用等各环节创新要素,实现茂南石油化工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全面集成,形成创新合力,推动石化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 二是多措并举,加速高岭土加工业高端化发展。布局高端化、链条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加快高岭土行业高端化发展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催生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把高岭土行业做大做强。 三是开放共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以茂名市布局氢能及氢能汽车产业链为契机,建立专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加快引入国内外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服务入园的机械、模具加工等高技术功能件制造企业的设计研发实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发展。 四是创新驱动,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打造粤西地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 五是布局前沿,加快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发展5G大物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形成实时的可关联的数据资产,积极探索智慧园区建设,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车联网等数字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六是科技惠民,服务社会民生能力持续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构建协同高效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引用新工艺新设备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行动计划,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普事业创新发展;加强研发投入,促进食品安全领域升级发展。